大明首辅张居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大明首辅张居正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透视晚明政治 解读时代巨人 明史专家刘志琴解读救时宰相、帝王之师张居正
内容简介:
不朽的功业 悲剧的性格
明朝名臣张居正出身寒门,历经科考,从秀才、举人、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迁任内阁次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直至内阁首辅,兼帝王之师。十年宰相任上,张居正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新政,进行一系列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史书上称他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其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负盛名的
三大改革家。
然而这样一位深谙为官从政精髓、颇具治国安邦奇才的政治家、改革家,生前尊荣备至,死后却惨遭辱没;其临危制变、力挽狂澜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也付诸东流。这固然与一代改革家诞生在无法改革的时代有关,也与他复杂矛盾的性格有必然联系。一方面,他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勇于任事;另一方面,他独断专行,贪财好谗,酷烈严苛。兼具豪杰与泼皮的个性,集伟大与渺小于一身的性格,使他用人不当,遗患无穷,导致改革新政统遭废止,家族也惨遭戮没。备受推崇又饱受争议,这就是一代改革家张居正留给后人的无限思索。
书籍目录:
序 言 改革家重在身后的评价.................................. 1
篇 奇才出自平民之家...................................... 001
张居正出生时,家中已是四世同堂,因此他自幼就在曾祖父、祖父、父亲的熏陶下生长。曾祖父的豪爽、祖父的放纵、父亲的执著,以及颇有军人气质的家族传统,造就了一个全新的生命,他不是军人,却是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大政治家。
第二篇 少年才俊初长成........................................ 005
顾东桥大为震惊,立即召来张居正,当场出一偶句测试,曰:“玉帝行师,雷鼓旗云作队,雨箭风刀。”张居正脱口而出,对曰:“嫦娥织锦,星经宿纬为梭,天机地轴。”顾东桥一听,大喜过望,连呼:“小友,小友!”当场解下腰带相送,这是至交才能有的赠予,他竟然赠给初次见面的小孩子! 又说:“你是首辅之才,将来要佩戴玉带,我这犀带配不上你,不过聊表我们相识之情吧。”
第三篇 进退应对中的求索...................................... 013
汉高祖刘邦本想废去太子刘盈,吕后迎来绮皓等四个老人,即著名的“四皓”辅佐太子,刘邦因为看到太子已经羽翼丰满,才不得不放弃废太子的打算。张居正也许受到这一故事的启示,窥测时机,应运而进,适时而退,不勉为其难。就这样,在风高浪急的嘉靖三十三年( 公元1554 年),他急流勇退了。
第四篇 经受风云变幻的磨砺................................... 031
在官场中一旦形成派系斗争,谁都会用放大镜挑剔对方的过错,谁有过错都逃不过对手的跟踪追击,当皇帝的往往通过操纵两派的长短,从平衡中巩固自己的统治。然而官官相护与官官相斗,很容易失去理性的审视,造成官场中是非混淆、黑白不分的黑暗斗争。
权力空当.................................................. 032
内阁内讧.................................................. 036
朝政的更新与失落.......................................... 041
第五篇 在对外防务中初显身手............................. 047
正是因为张居正的决心和斡旋,才使得戚继光得以在北方再展雄风。张居正力排众议,大破常规地任用谭纶与戚继光,从此改变了以文制武的传统军制。
从伸张将权启动军事改革..................................... 049
实行以防御为主的战略转移.................................... 051
封贡通市,改善蒙汉关系...................................... 052
第六篇 洞察时弊的对策...................................... 057
然而,张居正的想法过于乐观了。官僚系统的改革要触动一大
批既得利益者,被整治的官员岂能就此罢休! 他所存身的内阁就是潜
滋暗长的火药库。
第七篇 在执政危机中胜出.................................... 069
事态的发展说明,一朝得势、飞扬跋扈的,未必是后的胜利者,而冷眼旁观、审时度势的,终显出沉默是金的分量。
权力较量中后的角逐....................................... 070
以“铁三角”胜出.......................................... 075
第八篇 从政治启动的改革模式............................... 085
经济改革不是用简单的经济手段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牵涉到由什么人来组成班底,用什么规则来执行,仅此一项就与政治运作难分难解。张居正与王安石不同的是,他首先从整顿政府入手,进行政治改革,用五年的时间建成高效、严明的执法班子,使改革具有强有力的领导,有足够的力量以迅雷之势向全国推开,这才使得后五年能顺利地转向经济领域。
修明法度,示大信于天下.................................... 089
强化监督,整肃官府........................................ 100
第九篇 惠农利商的大手笔................................... 113
张居正坚定地以“宜民”作为衡量新法的准则,突出“政以人举”的思想,把补弊救偏的希望,放在官员的选择和提高执政能力这一环节。事实上,一个正确政策的出台,并不能包打天下,关键是在于能否有得力的人才,正确地进行贯彻,及时纠弊补偏。
清丈土地,扼制兼并.......................................... 115
推行一条鞭法,惠农利商......................................... 122
第十篇 近民便俗为本......................................... 131
在张居正变法中,有威力而又脍炙人口的思想是:“法制无常,近民为要,古今异势,便俗为宜。”以“民”的需要和“势”的不同,来阐明变法的正义性和合理性,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改革的指导思想。
因时顺势的变法观............................................. 133
功实为本、兼收并用的学风..................................... 137
第十一篇 以刚毅而决胜的品格................................ 145
改革要触犯豪强权贵的利益,冲击习以为常的陈规陋习,对不思改革者来说,要丢弃已经习惯的一切,放弃既得利益,是件翻江倒海的大事,这会频频引发社会震动。万历三年(公元1575 年)对张居正的发难,不过是小试牛刀,反对者不会就此罢休。
夺情、夺权与伦理风暴........................................... 146
以铁腕治国理政............................................... 152
第十二篇 多侧面的性格悲剧................................... 157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张面孔:一是淡然面对滚滚而来的财富,一是热衷于听取种种谄媚和谀扬。明智与浑噩、清醒与懵懂这相互悖反的性格都集于一身,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极的分裂?一言以蔽之,是张居正的权势欲。
寡情而重义................................................... 159
拒受贿,好谀扬............................................... 162
豪气、骄气和流气............................................. 168
第十三篇 新政理想的破灭..................................... 173
对张居正来说,的痛苦莫过于眼看可能失败仍作困兽犹斗的挣扎。张居正虽然有远见之明,但纵使他有再多的智慧与权谋,也敌不过皇帝的变脸。人在政在,人亡政息,制度造就人治的必然规则,谁也逃不过这一场劫难。
神宗的变卦................................................... 175
君主观的成败................................................. 180
不可化解的矛盾............................................... 191
第十四篇 世上已无张居正..................................... 205
张居正不惜摩顶放踵点燃的革新之火,为衰败的王朝赢得一度光华。明末有人说他是“救时宰相”,这是褒奖,也是不幸而言中,救时者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那发生在衰老肌体上蓦然一现的回光,并不能召回已经逝去的青春,匆匆就被扑灭了。
后记........................................................ 213
作者介绍:
刘志琴
江苏省镇江市人,1935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专长明清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著有《晚明史论》《张居正评传》《中国文化史概论》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历史人物(思想文化卷)》《文化危机与展望—港台学者论中国文化》《中华智慧集萃》《都市潮》等丛书。此外还著有《悠悠古今》《思想者不老》《千古文章未尽才》等散文集。她的史论著作分析全面,见解深刻,文字流丽。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近民便俗为本
张居正自从政以来,就倡言治国理政不外谋求富国和强兵两件大事,这在当时并不容易为一些士大夫所接受。明代是程颐、朱熹理学的全盛时代,明太祖多次诏令天下读书人非程朱理学不学,非孔孟之书不读。国家明经取士,皆以理学家的传注为范本,以明初的《性理大全》为经典,不许任何人非议程朱学说。凡是要考科举的,都要熟读四书五经。这四书五经又以程颐、朱熹的传注为权威,但有不合程朱学说的,都会被群起而攻之。所以程朱理学独霸学坛,气势炙人,它所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被推为儒学的正宗,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明中叶后王阳明的心学兴起,两派争讼激烈,有以程朱非王学者,也有以王学攻程朱者,有的近于佛,有的近于道,纷纷扬扬。
其中虽不乏经世致用之士,但也由此出现了一大批以说大话、讲空话为时髦,鄙薄民生日用的迂夫子,明代人称之为“腐儒”。在他们看来,只要高谈仁义道德,传布圣贤说教,让老百姓心悦诚服,就能安邦定国,富国强兵是不值一提的事。因此嘲讽张居正所行的改革不是王道,是霸道,并与张居正有一次正面交锋。在张居正入值内阁时,吴旺湖曾对人说:“我辈原以为张公当行帝王之道,今观察所言所行,不过是富国强兵而已,太令人失望了!”
张居正一听,不禁哑然失笑:“这太过誉了,我哪能使国富兵强!”接着,他引用孔子、周公和虞舜的语录反唇相讥:孔子论政,开口便说足食足兵;虞舜教诲勿违农时,周公关心军队,“何尝不欲国之富且强哉?”
你抬出程颐、朱熹的语录攻击我,我就搬出孔子、虞舜和周公的立论来
较量。你的祖师爷出自宋、明,我的祖师爷却远在上古的三代,以祖师爷叫板,使反对派无言以对。然而现实并不像纸上谈兵那样轻松,要富国强兵谈何容易!张居正认为自己还远远没有做到,对方的论调恰恰是抬高了自己。他所以能这样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进行反驳,是因为对改革有坚定的信念和系统的理论。
因时顺势的变法观
改革是触动社会体制的变革,这虽然是在同一社会制度下的推陈出新、自我完善,但却是“变”字当头,改变某些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和政策。
与渐行渐变不同的是,改革是带有矛盾的集中性、突破性和体制性的改变,集中表现为法制的推陈出新,所以又称为变法运动。改变行之已久的章程和法令,不仅使蹈常习故的人们不适应,更要遭遇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反抗。其反对改革的常用手法,就是“法祖”,即用祖制、祖训来抵制改革,以维持现状。“法祖”正是张居正改革初期使用的旗号,但实践的结果是改革已远远超出祖制,因此变与不变,又要在法祖问题上较量。敬祖崇宗,恪守祖训,本是小农时代人们普遍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孔子言必称三代,墨子以尧、舜、禹为楷模,老子尊崇黄帝,淮南子信仰伏羲、女娲……各家各派主张不一,但都不约而同地推崇古代圣王。强烈的崇古意识,培育了广泛而浓厚的法祖舆论,这在社会变革之际往往成为惰性力量。要使改革获得成功,不仅要有实际利益的推动,还要在思想上导引人们对改革的认同,化惰性为动力,这是发号施令所达不到的思想深处的动员。能不能建立足以动员民众的改革理论,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批评对手并不足以使民众服膺,改革是制度性的改造工程,从理论到实
践有破更要有立,它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有实践的成果,更要有相应的理论建树,引导改革走向成功。
张居正运用人们熟知的历史常识,重新解释商、周、秦、汉兴亡盛衰的历史教训,提出因时顺势的变法思想。他认为从夏、商而至周代,天下进入多事之秋,其后历经秦、汉、隋、唐、宋、元而至本朝。前朝俱由兴盛而衰亡,倘若前朝治国无方,无力挽救衰败,其势必变为新朝。他以兴亡交替不可逆转之势,说明后代必须克服前代的弊端,发展前代之优势,才得以一代胜过一代。因此说:“天下之事,极则必变,变则反始,此造化自然之理也。”
这是造化的自然之理,不顺应这造化的机运,虽是贡禹、薛宣、韦贤、匡衡这样的先朝重臣、大儒也是“不达世变者”,强调的是以发展的观念报效祖先。
“造化”本是古人观察世事沧桑的用语,张居正加以创造性发挥,用以说明同样是效法祖先,却有顺应或违反造化之别。这一论点的提出,既打起祖先的旗号,又反击了保守者的攻讦,从历史兴亡的追溯中阐发变革思想,这是他的犀利和机敏。
在张居正变法中,有威力而又脍炙人口的思想是:“法制无常,近民为要,古今异势,便俗为宜。”以“民”的需要和“势”的不同,来阐明变法的正义性和合理性,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关于这一命题的提出,在他身为主考官所作的策问和范文《辛未会试程策》中有一段精彩的自问自答。
不妨作一点评:
问:王者与民信守者法耳。古今宜有一定之法。而孟轲、荀卿皆大儒也,一谓“法先王”,一谓“法后王”,何相左欤?我国家之法,鸿纤具备,于古鲜俪矣。然亦有在前代则为敝法,在熙朝则为善制者,岂行之固有道欤?虽然,至于今且敝矣,宜有更张否欤?“法”,这是变法的依据。秦国的商鞅说:“国之所以治者,法、信、权。”
汉代的大儒贾谊说:“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易经》说:“制而用之谓之法。”这三者可谓是法家、儒家和道家的代表性言论,他们都认为“法”是君主独掌的权力、统治民众的利斧。张居正一句:“王者与民信守者法耳。”却提出“法”是王者与民共同遵守的信条,王者有至高的权力,但也要与民众一样信守法的规章。这比“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胜一筹,明确指出与民同罪的不仅是王子,还有君王本人。也不限于触犯刑律犯罪,而且包括一般的规章制度,这就将“法”的权威性抬高到君王之上,“法”不为王者一人独掌,而是君民共同遵守的规则,这是少有的独创性的见解。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透视晚明政治 解读时代巨人
明史专家刘志琴解读救时宰相、帝王之师张居正
起衰振隳的不朽功业
大起大落的人生传奇
拯时救世的雄才大略
重蹈覆辙的性格悲剧
媒体评论
权威透辟,宏观解读晚明历史
深刻警拔,慧眼评析改革巨人
一部明史,尤其是晚明历史,曾引起过许多近现代中国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注意。因为晚明时期处在时代大转折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关乎国家命运。
身为晚明首辅之臣的张居正,一度跻身时代的风口浪尖。他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是否有助于融化封建主义的坚冰,是个永远有争议的话题。而他本人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力挽狂澜的改革功业,以及惨遭废止的改革政策,也引起一代又一代学者的感慨和热议。
著名历史学家、明代思想史研究专家刘志琴,倾注数十年心血,潜心研究晚明盘根错节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的官场人际,以宏阔的背景、独到的分析,为我们全面透视晚明社会史,还原一个史书上说不尽的张居正。
前言
改革家素来是以政绩作为评判的依据,政绩都产生于当朝,何以要认为改革家的评价重在身后而不在当朝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历史上改革家的结局往往都很悲壮。他们为了富国强兵而鞠躬尽瘁,立下丰功伟绩,可个人的下场却非常惨烈:商鞅被五马分尸,王安石在孤独中郁郁而终……他们都是位极人臣的宰相,即使贵为至高无上的君王,在改革中难逃覆灭的也大有人在。赵武灵王为了军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却被反对派包围,活活饿死。这些显赫一时的帝王将相都挡不住反对派的反扑,又何从指望当朝对他们有公正的评价?在大多数改革家功败垂成、惨遭不测的情况下,却有一个例外,他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是十六世纪后期载誉青史的宰相。他从寒微门第中奋起,历经科举考试,从秀才、举人、进士步步进阶,官至内阁大学士,在万历王朝初年(1573 ~ 1582) 当了十年首辅,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新政,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史书上称他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救时”这是很高的评价,这不仅表明他在王朝颓败之际是一位临危制变的大政治家,更以威震一时的非常举措彪炳史册。他因其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负盛名的三大改革家。
张居正是四百多年前明代万历王朝的首辅,王安石是一千年前北宋熙宁王朝的宰相,商鞅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孝公的宰辅,他们都是远去的历史人物,可说起他们的改革业绩,却万古流芳,于今不衰。这三人分处于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是封建社会创始、发展和振兴颓势的三大功臣。张居正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得病而亡,是在生前改革获得成功而得以善终的改革家,可他身后也遭遇不幸,全家被围困,饿死十多人。尽管历史的发展证明,他们力筹富国强兵,功效卓著,惠及后世;他们的改革思想足以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璀璨的一页;当政的统治者又无一例外地享用了改革的成果,而他们却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商鞅废除井田制,按军功授爵,奖励耕织,奠定了秦国中央集权制和统一中国的基础,此种变革影响之深远,足以使商鞅成为开创封建社会的人。商鞅时代是从周代的分封制转化为秦代郡县制的创始期,这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的次社会大转型。不同社会体制的转型与同一体制下的变革不可相提并论。王安石和张居正的改革与商鞅变法不同的是,他们都属于同一体制内部的革故鼎新,具有同一体制改革评价的可比性,可他俩身后的是非荣辱却大不相同。
王安石实施青苗、均徭、农田、保甲、雇役等多项制度,使得国库转亏为盈,摆脱财政危机;张居正整顿官府,考察名实,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税法,振兴了衰弱的王朝。诸多创制都在后世得到延续和发展,直到封建王朝的终结。不论是北宋的王安石还是明朝的张居正,都以他们的丰功伟绩改写了当朝的历史,在后世也都受到毁誉不一的评价,但终其封建王朝的历史,无论是当权者还是文人学士,对两者的评论都很不一样,也使他们承受的荣辱并不相同。
以王安石来说,在从十二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七百年间,除偶有慧眼识俊杰者为其才能表白外,大都给以指责和抨击,《宋史》把王安石变法视为北宋祸乱之由,这一看法几乎盖棺论定,对后世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清代的《四库全书》不仅对变法全盘否定,而且凡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都给以“彰善”的美誉,遇有为王安石变法辩护的则概以“瘅恶”论定,以致有“受谤七百有余年”之说,直到十九世纪末,严复、梁启超才为之彻底翻案。
张居正死在任上,虽然得以善终,但身后家族的命运要比王安石悲惨。
万历十年( 公元1582 年) 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同年年底即遭弹劾,次年“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家产籍没,其兄弟张居易、次子张嗣修被流放,家人被围困饿死的有十多人,长子张敬修以血书鸣冤,愤而自尽。
从张居正家破人亡这一点来说,比王安石要不幸;若从身后的声名来说,王安石被诬七百余年,而张居正死后不足四十年即被昭雪,崇祯年间全面平反,恢复谥号荣衔,子孙袭职,并将张居正的故居改为张文忠公祠,以供后人瞻仰。《明史》盛赞张居正为政期间“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当张居正被诬之际,皇帝一声令下,群臣莫不胆战心惊,更何况人亡政息,对张居正群起而攻、落井下石的局势一度非常严峻。然而就在抄家籍没的当年,刑部尚书潘季驯、户部尚书王遴相继上疏追述张居正功不可没,虽然他们都被视为同党遭受贬抑,但为其鸣冤叫屈者仍然不绝于缕。当朝大儒李贽称张居正为“宰相之杰”;有的为他立碑称之为“社稷之勋”;有的刊刻遗集,自行出版;有的抚文追思,怆然泪下。由此可见,在张居正被诬后不久,官员、士大夫就自发地为其辩诬表冤。当然,这在历史上不乏先例,但令人玩味的是,为他平反的不仅有他的支持者,还有被他打击与他结怨的反对派,而且还不止一两个人,是一批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被张居正罢官的赵锦,直到张去世后才得以复职,但他一复职,即为张居正主持公道,要求宽恕张居正;翰林院侍讲学士于慎行复职后,适逢张家被抄,他义无反顾地致信执法人,要求执法时不要株连无辜,给张居正的家人留有生活的余地;当初得罪张居正而隐退的工部右侍郎陆光祖,复职后任吏部侍郎,又因为维护张居正,再次被降职;多次与张居正发生冲突,被连降三级的骆问礼,复职后以一首《哭张江陵》公诸于世,以示缅怀之情。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当初因为政见不同被张居正处以廷杖八十,被打致残的都御史邹元标称赞张居正“功在社稷,过在身家”。面对张居正,他竟然怀抱内疚,声称“奚愧矣! ”天启年间他已白发苍苍,拖着一条拐腿为张居正的昭雪奔走呼号。
这不能不使人惊叹! 张居正何德何能,竟然使当年力图推倒他的反对派又呼唤他的归来,且不顾个人的恩怨,络绎不绝地为之鸣冤?论人品和学问,张居正并不在王安石之上,王安石默默地死去,反对派犹追打不息,使其受谤七百余年之久。而张居正被冤的身后,不仅有支持改革者的辩诬,还招来一批反对派的追思,哀叹世上已无张居正! 喜耶?悲耶?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在中国改革史上闻所未闻。
可这历史上的事,竟然发生在明晚期! 是非荣辱的大颠倒又是这样令人不可思议!
历史何以给了他这样的错位?
后人的追叙,也许能为我们解开这历史的谜团。
明代人说:
“居正受遗辅政,肩劳任怨,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板荡之后,而念老成;播迁之余,而思耆俊。”
清代人说:
“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
“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应该说,上述言论只是后人对张居正评价的很小一部分,但这一小部分却道出了足以发人深思的内容。他们都从“日久论定”“板荡之后”“封疆危日”等时间的检验和形势的变化着眼,重新评价张居正,这是超越个人恩怨对王朝安危存亡进行反思的肺腑之言。张居正逝世后,随着新政的废弛,时局急剧败坏,社会动荡,危机迭起,与张居正执政时的严明、富足与稳定形成极大的反差,面对这一动荡不安的局势,忧国忧民之士束手无策,又不甘心王朝的沉沦,梦想追回万历初年的盛景而又时不再来,张居正就成为“起衰振隳”的偶像。当初被张居正踢翻在地、遭到打击的官员宁可丢弃个人私怨,重新拜倒在他脚下,固然表现出了这一批官员对王朝的竭尽忠诚和憨直、无私的个人品节,却也是无奈而又无能的选择。
晚明王朝不乏饱读经书、精明干练的能人志士,可他们所处的十六世纪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们要面对的已不仅是朱氏一姓王朝的衰败,而是整个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在王朝末年力图振兴颓势而鞠躬尽瘁的政治家有之,但在封建社会末世,以回天之力使衰老的体制再现活力的唯有张居正。十六世纪末的中国历史,给了张居正与历代改革不同的背景和机缘。
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从秦汉以来到明末,已经延续了一千八百多年,
它本身不仅有创立和完善的过程,而且在不断地加强和削弱的反复震荡中发展。多少次农民起义,推翻了一个又一个王朝,一次又一次造成封建统治系统的瘫痪,封建专制主义体制仍然沿袭下来、发育起来,愈到封建社会后期,愈强化。发展到明朝,政治上的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连宰相的权力都收归皇帝所有,一切都由皇帝独揽,因此后世都把明朝视为封建专制主义极度发展的一个王朝。然而就在这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王朝的末年,衰败的景象却远远超过汉末、唐末和宋末,这样一种极度强化和极度弱化的势态,共生在同一王朝的始末,是历代王朝从未有的境遇。这一强弱相间相随的现象,反映出封建专制主义体制本身蕴有不可克服的矛盾,标志着这种制度已经百病丛生,沉疴临绝,不变则亡。张居正就在这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走向政治舞台,以非常之举推行新政,争得了王朝短暂的复苏。在此之前,隆庆元年的首辅徐阶做过尝试,继任首辅高拱也有过努力,但都以失败告终,狼狈离职。只有张居正获得成功,而这一后的努力又遭到皇权的践踏,十年新政,顷刻间灰飞烟灭,这只能说明封建王朝所能留给改革的余地愈来愈窄,无论改革成功或失败,改革者都要遭受灭顶之灾,遂至无路可走,这个王朝的历史也就走到了尽头。
晚明的历史证明,只有张居正能挽狂澜于既倒,所以清代人说:“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明代的皇帝有十七位,何以只有一帝?因为太祖是开国皇帝,是创建明朝之父;宰辅多达一百六十余人,何以只有一个?因为唯有张居正才扼制了王朝的颓败,成为“救时宰相”,对千疮百孔的王朝有再造之功,在这以前和以后都无人能超出其右。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断言:“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拥有二百七十六年历史的明王朝,也有过能人辈出、群星灿烂的辉煌,可在梁启超心目中的政治家只有一个张居正。以这样高的评价给予张居正,这不仅是看重晚明这特定的时代背景造就的一代人杰,也在于张居正确有过人之处。明末的刘芳节自述他阅读张居正遗集的心情是:“手舞足蹈而不能已。”盛赞其是“千古奇人,千古奇书”。这刊刻在万历末年的《张太岳集》,系张居正的奏疏、书牍、札记和诗文的汇编,算不上鸿篇巨著,也不是刻意为文之作,却被明代思想家吕坤评为“庄雅冲夷,真醇正大”! 盛赞这是典雅、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的精明之识,字里行间充满钦羡之情。张居正非有极大的思想魅力,不足以赢得后人如此倾倒。如果说这“奇人”是指他人生经历,那“奇书”当指他的胆识和思想。
兼有奇人和奇书的张居正,生于嘉靖四年( 公元1525 年),终于万历十年( 公元1582 年),在五十八年的岁月中,有三十五年参与内阁政务,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王朝,并在万历初年,以十年首辅的政绩,登上他人生的高峰。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一星好评(592+)
- 在线转格式(448+)
- 还行吧(129+)
- 引人入胜(302+)
- 无缺页(357+)
- 格式多(308+)
- 书籍完整(344+)
- 收费(504+)
- 下载快(579+)
- 品质不错(151+)
- 图书多(470+)
- 体验还行(420+)
下载评价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蓬***之:
好棒good
- 网友 郗***兰: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石***致: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冷***洁: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隗***杉: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融***华: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后***之: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印***文: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喜欢"大明首辅张居正"的人也看了
果蔬保鲜剂配方与制备技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现代商务英文写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大足石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新版剑桥BEC考试真题集第4辑:初级 商务印书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九年级上/下册】2023/24一遍过初中语数英物化政史 RJ人教同步教材初三一遍过练习册初中一遍过HK HY BS HS KY HK WY YL JK 科目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角力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现货 這樣下指令,軟爛部屬變能幹:帶人先帶心?錯!一切都得從行為管理開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9787562341710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从垄断到竞争——日美欧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比较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国寿险资金运用效率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固体量子场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代数学I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考博英语全国名校真题精解 第17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好孕到(台湾最火的”送子名医“用中医科学指导你备孕安胎,抓住怀孕前三个月的黄金期,就能让你“好孕”上身,怀上最棒的一胎!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俞建国高清素描临摹单片组合:石膏五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儿童的想象/画里话外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胎教10分钟每天一页 胎教书孕妇书孕妇书籍孕期适合孕妇看的书怀孕书籍孕妇书大全胎教故事书胎教故事胎教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与圣人对话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人卫版·2021放射医学技术精选习题集(配增值)·京东自营·2021·新版·职称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