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范师道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师德师范师道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良好的传承和功底,对于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有自己深入的理解,并善于把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创造性地融入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具体的实践操作指南
内容简介:
教育在中国历来被称作百年大计、立国之本。教育从哪里抓起?面对时代提出的课题,本书紧扣师德师范师道三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深入总结经验,探讨了传统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问题,既有深入的理论思考,也有具体的实践操作指南。
本书认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离开教师谈教育,很难获得根本突破。而好老师的根本在哪里?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一个老师能否成为优秀教师的大前提。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那么,如何树立真正的师德?根源在师道。这个道在哪里?在中国的经典中。经典首先并不是给学生学,而是先给老师学,给家长学。每个老师都要先讲好自己这堂人生课,然后才能正确地传道、授业、解惑,完成为人师者的本位责任,让学生踏对人生的脚步。
书籍目录:
目 录
师道,重启生命智慧和人类文明的天枢(任晓琳)
前 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 抉择影响整个生命的历程 // 理念与抉择 // 理念的形成 // 经典改变理念 // 回到教育 //
讲 师道的根本问题:为什么做老师
一、面对自己
教师这个行业是大善业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幸福就在孩子成长的足迹中 //
二、面对国家
“欲栽大木柱长天” // 国家就在我们的校园、班级 // 难就业季 // 教出多少能贡献社会的人 // 钱学森:我的归宿在中国 //
三、面对学子
童年的教育影响人一辈子 // 教育的价值在于把孩子送到未来 // 回归到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
四、师道,是理性,也是良知
第二讲 衡量教育优劣的标尺: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幸福的三层楼
生存、生活、生命世界的关系 // 以生命的圆满作为幸福终点 //
二、帮孩子构建生命的世界
古代“一人多家”的培养方法 // 三个世界的现代教育分工 //
三、只要生存与不要生存的博弈
四、关注人的本身,培养真正的人
第三讲 何者为道
一、利他不仅是美德,更是人类理性的选择
把孩子带向利他,还是自私? // 爱人敬人就是利他 // 利他是实现幸福的客观规律 //
二、自私的人为什么失败
自私的人,可怕,可怜 // 自私的人,思维模式错了 // 自私的人,成功是失败之母 //
三、利他与心理健康
利他令人快乐 // 利他成就种种美德 //
四、传道与知识教育的关系:先传道,后授业
五、师者何以传道
依靠经典,学道、行道、明道 // 教育者要率先受教育 //
第四讲 传道的次第:以孝为本
一、为什么以孝为本
孝是顺天性而教 // 入孩子心的是孝道 //
二、教孝三步骤
教孝步,教会孩子感念亲恩 // 教孝第二步,教会孩子明理知孝 // 教孝第三步,教会孩子身体力行,学会帮助父母 //
三、扎住孝根
第五讲 知行立心
一、“教”和“育”,知和行
二、正知极大地影响人生效率
三、正知的教育要慎于始
幼儿园要先教什么 // 关于少年教育的四句话 // 教育设计要有远见 //
第六讲 建立正知的教育方法一:上所施,下所效
一、保护孩子的心
从保护眼睛和耳朵入手 // 教育是行为、语言和心念 // 河流一旦污染,则很难清 //
二、师德: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三、境教:环境是人格的魔法师
四、童蒙养正,正知是人的免疫力
五、亲师合作:家长也要有自己的功课
六、从源头做起
七、人生的得失,看一时,还是看一生?
第七讲 建立正知的教育方法二:顺善而教
一、深入孩子的心,帮孩子改正错误
抓住孩子的上进心,顺善而教 // 引导孩子自己去感知对错的标准 //
二、理性教育:顺其愿而教
当孩子自觉时,好习惯才算真正养成 //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把握住教育的时机 //
三、简单因果句
“果”藏在“真善美”里 // 说理与立规矩的区别 //
第八讲 建立正知的教育方法三:浸泡式成长
一、诵读经典
“刮目相看”的典故 // 经典相伴,登高望远 // 行得越深,对经典的感受越不一样 // 吟诵读书法 //
二、一定要学历史
三、唱歌、讲故事和读书
四、预则立
第九讲 正行的教育方法
一、行了才行
行的过程形成人的综合能力 // 从知到行,知行合一 // 从小“不力行”,长大就“不行” //
二、“养子使作善也”
亮亮的故事 // “使作善”三个字的微妙大义 // 现实中的四个误区 // 学会正确的吃苦 //
三、好习惯的养成
养成好习惯的意义 // 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
四、做好班务和家务,在做事中提升心性
五、习礼和作乐
第十讲 从行到知:长善
一、长善的三个益处
二、长善的四个方法
三、长善的两个内容:自立和利他
四、通过长善来救失
第十一讲 百学须先立志
一、何者为志
二、如何立志
积小善为大善 // 增广见闻 // 钱伟长:物理得五分,却成了中国近代力学之父 //
三、立志的六个错误
四、老师的责任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传道与知识教育的关系:先传道,后授业
没有道就没有德,没有德就没有幸福。在教师节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一个优秀的老师,要把传道作为责任和使命。”传道和教孩子学知识是什么关系?首先要懂得,为什么教孩子学知识?知识的学习是用来增进服务他人的技术和能力,知识是行道的技能。古人说:“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什么是圣贤?乐于为大众服务,识大体能大用之人。当了官要想着国家,想着老百姓。
先传道,再授业。传道是教做人的价值观,是方向;授业是传授为人服务的能力,是方法。传道在前面,不传道只授业,虽然有知识,可能还是一个自私的人。先把孩子带到道上,学会利他,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资质,决定考职业学校还是本科。哪怕做一个职业工人,他是有道有德的,是一个好人,有用之人。如果有天赋,那就当物理学家、音乐家、文学家等,为人类谱写华章,给人类带来幸福。都说知识就是力量,还要加一个前提,依道而行的知识才是力量。
如果学知识只是单纯为了考试,为了考得表扬,这种导向在教育中是值得商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根源在于道之不传。当教育本身不能坚定不移地传道时,一味地学知识,就会慢慢地迷失,把成绩当作少年成长的全部。就像一群人在海上划船,丢失了航海地图,不知道要去哪里,还不能怠工,必须快速划,那只能怎么办?临时在海上搞一个划船比赛,比赛成了划船的目的。比赛本来是目的吗?
如果教育能慢慢回归到以传道为首要任务,这种现象会慢慢得到调整。单纯地追求考,追求个人受表扬,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孩子利他心的培养。这个现象已经出现了,班里成绩好的学生,后来在社会上的作为并不是很大。为什么?大有作为,首先要有一颗为大众服务的心,然后是为大众服务的技能。首先是德,然后是才,德是利他,才是能力,德才兼备的人才会大有作为。
我们为什么要教孩子学艺术?学艺术的本来目的又是什么?《乐书》里说:“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乐是什么?通于伦理,借助生活到达生命。孩子学艺术,目标不是成名。每个孩子都应该学艺术,通过艺术的熏习,完成内心的净化与成长。以艺术滋养孩子本善的心,这是它本来的目的。
有一次乘公交车,车上播放一家幼儿园的招生广告,也在搞乐教,跳舞。但跳一种那样的舞,没有美,只有狂躁,看了真不忍心。四五岁的孩子,遭受心灵的污染。为什么会这样?忘记了艺术的方向。艺术是一种孩子喜欢的自我成长教育,感受生命,感受美好。
我们学艺术,如果只是为了考试加分,为了凸显个人才艺,则偏离了学艺术的本质,也不容易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家。一个真正学艺术的人,首先要有思想、有情怀,就像古代那些大诗人,为什么他们的诗写得那么好?以言志,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文字。
一个孩子怎样写出好文章?必须要进入生命的世界。他对生命有了感受,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好文章来自于对生活真实的感受。前期学文字,是为后来表达思想提供熟练运用的工具。孩子生命的世界打开后,文字自然流淌出来。
传道可以直接融入各个课程中,比如给孩子讲唐诗,有两种分析方法:种,请问各位同学,唐代诗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二种,请问各位同学,大诗人杜甫对于我们人生的思想世界,有什么影响?
同样学唐诗,差别在哪里?个问题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背一下古代文学常识,照着答案一写就可以了;第二个问题是让孩子在学唐诗的过程中,反照自己的人生,从唐诗里发现自己的思想世界,孩子才会受到真实的感染。
学中国历史、文学,如果只是当作知识,没有引领学生深入生命层面,这样的课程就会显得很苍白。在学生的作文中,您看到他们的人生了吗?如果整个教育主线弱化了人生主题,当他们毕业走向社会时,那个世界会很荒芜,因为一直没有被开垦。教育,自古以来一直在对生命进行着不懈的探索,这是师者的良知。
一次教学中,没有直接讲课,请孩子们先自己查阅,然后搞一个“研讨会”,请大家解读孔夫子。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勃勃生机,他们说:“夫子是圣人,我想看一看他是怎么成为圣人的,向他学习。”他们没有把孔夫子变成知识研究,而是作为自我人生的对照,以这种思维来观察历史,不断地探索要怎么做,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孩子们未来的人生道路还很长,在他们少年成长过程中,如果疏忽了人生教育,到后免不了输家。
《论语》中讲到教育大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就是我们教育的灵魂。无论是学知识还是艺术,都没有离开“志于道”这个总纲。从孩子的本善出发,“艺”是教育的实用方法,以艺入道,不是单纯的娱乐。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以孩子内在的成长作为根本,以孩子的人生观构建作为方向,以生活托起生命。如果把这个纲丢掉了,“游于艺”就变成了只是游乐,对生命成长的意义不大。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总是能够在各种课程、游戏、手工中,不知不觉地把孩子内在的人文世界构建起来,滋养他的本善,启发他的良知。
那语数外的学习呢?孩子们要学外语,首先要和他们沟通,为什么要学外语?还是“志于道”。通过学外语,可以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可以把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传播给世界。为了利他,我们要学外语。
人类的文明发展需要数学,需要物理,需要化学,需要很多。我们所学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给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物理、化学,有了这种心,学习的动力是由内生发的,永不衰竭,这样一定能学好。读了本科再读硕士博士,而且终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样的人必能成为有大用之人,而不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
传道和学知识绝不矛盾,本来就是一体的,重点在于怎么运用。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 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有好老师,就会有好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本书是对多年教学实践的心得,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具体的实践操作指南。
2 与坊间流行的讲教育教学的不同在于,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良好的传承和功底,对于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有自己深入的理解,并善于把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创造性地融入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而不是在现代学校教育之外另起炉灶,从而为广大从教者提供了良好的样板,具有极大的普及和推广价值。
前言
前 言
教育是国家大事,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
二〇一四年九月九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师生座谈时,发表了题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怎样理解这十六个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战国时期,重要的教育学经典《礼记·学记》,开篇讲道:“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发虑宪,求善良”,能够给社会带来利益,“就贤体远”,可以关心到更多的百姓,但如果真正想化民成俗,转化百姓的思想素质,塑造一个道德高尚的民族,一定从教育开始。教育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作百年大计、立国之本。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教育?世界上曾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一直传承、发展到今天。习近平主席说:“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家的历史长度与其文明体系直接相关。那么,有了先进的文明之后,是什么在传承着文明?教育。
从治国来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来自教育。教育当下的作用就是人才的不断涌现,从长远来看,传承文明。这两大作用,决定了教育在整个社会和历史中的地位。《荀子》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重视教育是一个国家兴盛的象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育从哪里抓起?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离开教师谈教育,很难获得根本突破。在这次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教师在整个教育当中的重要性:“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出一大批好老师。”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一个好老师的根本又在哪里?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一个老师能否成为优秀教师的大前提。讲话中谈到:“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
那么,师德从哪里开始呢?德与非德是怎么产生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师德的源头在哪里?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究一个更深的话题:师道。
师道,是老师对于人生及其职业深刻、客观的理解。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道,医有医道,师有师道,为人师者,入了这个行业,就要了解这个行业的道在哪里。
曾经拜访过一位校长,他招聘老师,首先不谈专业,不问业务,面试道题就是让每位老师去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为什么要出这道题?他说:“一位老师讲得好的课程,就是他自己的人生。倘若这位老师不能把自己的人生梳理得很理性,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正确的认知与规划,他怎么能教好学生呢?”他又说:“我要选聘的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们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人生。只有光明才能照亮黑暗。出这道题的原因,就是想问问老师,你对人生有过思考吗?你的灯点亮了吗?”
那一次访谈给了我很深的思考,原来选聘老师,要从关注一位老师对自己人生的正确思考开始,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未来的命运如何分析、如何看待,他想如何度过自己这一生。一个教师,唯有点亮自己的人生,才能照亮学生的人生。
一位老师,教任何一门学科,走进课堂,站在讲台,就是一盏灯,他对人生理解的深度,对父母的孝,对国家的爱,对生命的珍惜,会在点点滴滴的语言中自然流露出来,影响学生的未来。
如何树立真正的师德,根源在师道。这里所说的师道,不单纯是一个老师的职业道德,而是教学背后,老师的人生观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教?依据什么取舍?
对于老师自身人生的关注,是我们当下教育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帮助老师理清他们自己的人生,而去要求他们引领学生,将很难实现。抉择影响整个生命的历程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希望一生平安幸福,可事实上,无论怎样努力奋斗,人和人的命运总是大相径庭。为什么差距会如此之大?问题出在哪里?
抉择和奋斗,哪一个更重要?抉择。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抉择的过程,择师、择偶、择友、择业,每一次选择都是生命的一个转折点。初在起点,彼此差距并不是很大。后来,有人家庭幸福,有人不幸,有人事业有成,有人穷困潦倒。为什么会这样呢?抉择影响了整个生命的历程。
人生就像爬一座迷雾重重的山,一路上我们必须做出判断、抉择。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抉择?是我们内在所秉持的理念。因为所秉持的理念不同,即使遇到的事情相同,也会做出不同的抉择。
理念与抉择
理念在平时看不见,只有用的时候才会显现。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比如说一个男孩,正在读高中,非常孝敬父母。父母说:“你读高中不容易,妈妈要给你买部好手机,这样你跟家里沟通方便。”男孩说:“我不要,一般手机就可以了,你们上班挣钱太辛苦了。”还有一个男孩也在读高中,妈妈给他买了一部手机,他一看便说:“什么破手机啊,现在同学都用苹果了,你还给我买这种手机,多丢人啊。”为什么同样是买手机的事情,两个孩子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显然,问题不是出在手机那里,而是这两个孩子内在的理念完全不一样。
理念会影响到命运吗?比如两个家族,一个家族所秉持的家风是孝道,父慈子孝,代代相传;另一个家族没有家道,每个人都非常自私,经常因为财产而闹矛盾。百年以后,两个家族的命运一样吗?哪个会兴盛?结果不言自明。
结果出现在终点,可是问题启动却在起点。在起点时做出的抉择,已经指向了必然到达的终点。比如,一个人中年不孝敬父母,到了晚年孤苦伶仃,遭到儿女遗弃,是输在终点,还是输在起点?
起点是什么,就是当下内在所秉持的理念,持有这样的理念一定会做出这样的抉择,也一定产生这样的结果。从主观看来,这种结果很意外,从客观规律看来,这种结果是必然的。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理念可能有错误,人们通常习惯性地认为,自己的理念一定是正确的。这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很大的难点。在一个没有孝道理念的家族,儿女在遗弃老人时,不会认为自己这么做是错的。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警醒。能够反观觉照自己的理念错误与否,这需要很高的修养和很强的学习意愿。
怎样发现自己理念的错误?这就要随时随地保持柔软、开放的心态,愿意去学习,努力改变自己。而这又需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有机会遇到正确理念;第二,愿意学习和改变。比如一个不孝顺父母的儿子,工作中恰好听到了一堂传统孝道课程,个条件具备了;他发现自己错了,以后要改过,好好孝敬父母,第二个条件也具备了。两个条件同时具足,理念才会发生变化。而实际上,两个条件同时具足并不是很容易。
理念的形成
理念的形成一般经过三个阶段。阶段叫空白,像小孩子一样,来到这个世界,充满了空白。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了第二种状态,叫迷茫。我要毕业了,找个什么工作呢?现实摆在面前。随后即出现了第三种状态,叫随众。随是跟随,跟随大众。看别人怎么样,我也怎么样吧。人在迷茫时,随众是正常的。从空白到迷茫,从迷茫到随众,我们的基础理念就形成了。那么,其中的风险在哪里?
再来关注现实。我们虽然生活在文明古国,但对于这片土地曾有过的辉煌历史、曾出现过的文明智慧,当代人继承得怎么样?科技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大众普遍的文化教育程度如何呢?在我们身边,能否找到真正的人生榜样?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我们选择随众,这个“众”是不是值得我们依赖?
理念的改变又如此艰难,有九个字总在困扰着我们:我认为、我感觉、不知道。我们经常生活在这九个字的状态下。外层是“我认为”。一生怎么能够幸福圆满?我认为得多挣钱。多挣钱一定幸福吗?“我感觉”应该是。挣了很多钱的人,为什么有的名声也败坏了,身体也败坏了,晚年如此不幸?“不知道”。仔细追问下,真相显现出来,多数时候,我们常常处在似是而非的“不知道”的状态下。我们靠什么做抉择呢?“我认为”。人不容易看见自己的迷茫。这就是人生的怪圈。在这种怪圈里,我们习以为常。
那位校长是认真的人,他说:“你来做老师,你对你的人生不可以说不知道,我要听到你的答案。”你的答案是否经得起推敲?作为老师,首先就是勇于对自己的理念世界做深刻的洞察和梳理。这条路该怎么走,人该怎么活着,打破“我认为”,面对“不知道”。理念如果是模糊的、迷茫的,抉择一定充满了风险,整个人生可能就此耽误了。让这样的老师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怎么能实现好的效果呢?经典改变理念
《中庸》说:“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每个人都说我知道我知道,被一种自以为是的思想所驱赶(罟攫陷阱,指捕鸟的笼子、捕鱼的网、捕兽的坑),而不知道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人们在理念世界里自欺欺人,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却不知道如何应对。
哪个人不向往自由?哪个人不向往尊严?哪个人不向往幸福呢?怎么从“我认为”的世界里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用什么校正我们的理念?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好方法。
这个方法有一个前提,我们一定要接受这样的观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我认为”的世界存在,同时这三个字后面一定遮着 “不知道”三个字。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我们是渺小的,我们的智慧是不足的,当下的很多理念,只是“我认为”。能承认这一点,才能洞察自己的错误,迈开前进的脚步。
“我认为”里有错有对,用什么来校正?可以基于三种认为:,圣贤经典认为;第二,历史实践认为;第三,客观规律认为。也就是说,我们整个理念是按照圣贤经典、历史实践、客观规律去选择。10
如何说,历史怎样记载,以此作为参照,不断地自我校正。
平时读经典,每读一次都非常汗颜,越读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有时会感叹,如果从小就学经典,就按照经典去做,人生多美好啊!过去的路是怎么走的,全是自以为是啊,做错了自己还根本不知道,总认为是别人的错,是自己运气不好,还经常抱怨。想想真可笑,自己对客观规律了解太少了。
古人把经典留给我们,经典不是普通的文字,经典是古人的人生经验,是古人画出的人生路线图。参照这样的理念,我们就可能走出一条平坦、幸福的人生大道。
比如家道传承,古代有传承三百年以上的成功家族,如果我们把这样的家道文化继承下来,又何须从头摸索到处碰壁呢?历史是一本大书,值得我们去读。人生宝贵,不能拿来做实验。我们读历史,学经典,是为了改善我们自己的人生。它首先改善了我们的理念世界,让我们的思考更客观,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抉择。
回到教育
我们的主题是教育,为什么突然谈起了人生?从头梳理一下:要想国家兴盛,就要办好教育;要想办好教育,就要培养好老师;要想培养好老师,就要帮助老师梳理好他的人生理念。怎样帮助老师梳理好人生理念呢?修学圣贤经典。这是一条根本之道。经典首先并不是给学生学,是给老师学,给家长学,和老师、家长一起来完成堂课,就是自己的人生课。每个老师都要讲好自己这堂人生课,都要问自己,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的人生该怎样留下清晰的足迹。
我们关注师道,师道能够建立,师德就不难。一个真正明理的人,需要别人来要求吗?所以,师德的背后是什么?是一个老师客观理性的人生观,是他对自己人生深刻的思考。有道才能有德,这个道在哪里?在中国的经典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师德大计,师道为本。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章节完整(299+)
- 好评多(115+)
- 五星好评(551+)
- 盗版少(656+)
- 赞(607+)
- 少量广告(554+)
- mobi(368+)
- 书籍完整(69+)
- 引人入胜(511+)
- 排版满分(651+)
- 目录完整(175+)
- 体验好(651+)
- 下载速度快(535+)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利***巧: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戈***玉:
特别棒
- 网友 冯***丽: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步***青:
。。。。。好
- 网友 冯***卉: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隗***杉: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郗***兰: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仰***兰: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宫***玉:
我说完了。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习***蓉:
品相完美
- 网友 石***致: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喜欢"师德师范师道"的人也看了
迪士尼.幼小衔接英语进阶练习(1)(赠MP3下载 二维码扫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精确体系叫牌法 (美)戈伦 著,周家骝 译 9787040140637 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戈伦 著,周家骝 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弗兰克·洛伊德·莱特 Frand Lloyd Wright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乌龙院大长篇(活宝传奇20)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国企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央企业子企业150例 上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奥德赛(英汉对照)/英语大书虫世界经典名译典藏书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地磁导航理论与实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好想爱这个世界: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走出抑郁的阴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色彩静物重点突破 美术高考通关攻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雌野兔(黑鹤动物小说儿童彩绘拼音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上帝掷骰子吗 量子物理史话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全新正版图书 时髦星球齐奕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9787557851484人天图书专营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西方公共部门领导力研究的知识图谱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 初中卷 第3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将熟悉变为陌生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高中政治加分宝(RJ)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考研英语新教程(适用2021年考研英语1复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走进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课外阅读与训练精选 高三年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年末清仓】2011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招生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专科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4分